首圖02

廟宇工程選哪種?一篇瞭解台灣2大宮廟風格,及4種修繕技法

 

廟宇工程介紹
廟宇是供奉神祇的宗教場所,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故事,及深厚的傳統建築技法,讓廟宇工程代表的不只是物理上的建築技術展現,更是具體呈現傳統文化的宗教藝術,因此在修繕寺廟時需要熟悉廟宇的風格及技法,才能展現廟宇之美。邀請您跟著我們一同認識2大廟宇設計風格,以及修繕時採用的4種技法,讓您對廟宇工程擁有初步認識。

2大廟宇設計風格-北式與南式廟宇的差異在哪裡?

台灣的寺廟主要分為北式與南式廟宇2種,過去閩南沿海一帶的先民來台開墾時,將南式廟宇帶來台灣,使得台灣早期的廟宇多為南式風格,但隨著國民政府遷台,將北式廟宇的特色引入台灣,因此可以看到一些近代修建的廟宇都是採用北式風格為主。

北式廟宇設計特色

北式廟宇設計

北方式廟宇偏好莊重沉穩、宏偉大器的風格,注重工整對稱,呈現平衡穩重的秩序感,為突顯廟宇地位、權威等象徵功能,建築外觀簡單俐落,較少搭配華麗的裝飾構件。

南式廟宇設計特色

南式廟宇設計

南方式廟宇亦稱作閩南式廟宇,整體建築注重莊嚴華麗,如在屋頂的西施脊外,還會以剪黏方式加上如龍鳳圖案、雙龍搶珠、福祿壽三仙、雙龍拜塔等裝飾,除了展現豐富多彩的建築特色外,更具備辟邪祈福的意義。

北式與南式廟宇外觀設計差異

項目 北式廟宇 南式廟宇
正脊 正脊為筆直的柱狀,兩側垂脊交叉的地方會設置正吻神獸(龍頭)咬住接合處,相傳神獸具備壓制火神的力量,是防止火災而設的裝飾。主體以幾何造型呈現,展現穩重大器的風格。 正脊採用兩端弧形上翹的燕尾,與天相連,呈現華麗開闊的風格,並在兩端燕尾設置如雙龍護塔、福祿壽三仙、走獸、水果等泥塑裝飾。
建築顏色 多用藍色、黃色、青綠色等單色系。 顏色鮮明,用色大膽,除紅瓦作為主顏色外,各種顏色都可以使用。
裝飾 在斜出屋簷的夾邊處(稱作戧脊),依照寺廟等級配置數量不等的「仙人走獸」,最多有11隻,依序為:

仙人、龍、鳳、獅子、天馬、海馬、狻猊、狎魚、獬豸、斗牛、行什(猴)。

正脊上配置泥塑的走獸、水果等吉祥物,垂脊、戧脊底部多有鯉魚吐水或水草的泥塑藝品,而前端則加上泥塑或剪黏的人物故事。
建材 傳統工法以石材為主,直到近代才改用水泥、洗石子等材料,取代石材成為主要的建材。 多以木造建成,如木柱、斗拱,除了外型美觀外,也是展現支撐結構的力學技術,寺廟中仍有部分構件選用石材,如龍柱、牆堵等,以展現建築氣派。

 

寺廟修繕的方式有哪些?4種廟宇修繕技法介紹

修繕寺廟的技法有木雕、石雕、泥塑、水泥預鑄4種技法,因為原料的質感差異,被人們應用於不同廟宇構件,以下會一一介紹這4種技法的特色及應用構件:

1.木雕工藝技法

木雕工藝技法多用於神像、神龕、神樆、信仰祭祀之禮器、法器等部分,甚至是寺廟建築中的構件連接處,如斗座、斗拱、雀替、員光、垂花、瓜筒、獅座、藻井、門扇、窗格、樆屏、匾聯、眉額、門目、眠床等多是以木雕技藝製成,再使用粉彩塗漆上色,搭配金箔,展現木雕藝品的神聖莊嚴。

2.石雕工藝技法

石雕在傳統文化中就有堅固、吉祥的意象,修築宮廟時皆會設置石雕藝品,以展現對祀奉神明的重視,表現上多採用神仙人物、蟲魚鳥獸、鄉野傳說等故事作為主題,甚至會以圓雕、浮雕或透雕等技法,表現出雄渾美感及傳統意象的獨特造型,常見的宮廟石雕有石獅、龍柱、石鼓、柱珠、壁堵石雕、石階、御路石、神像、石窗櫺、石枕、花鳥人物柱、牌坊、石碑等構件。

3.泥塑技法

泥塑是先將黏土塑形後,放至乾燥或以火燒製,再依造型上色,搭配其他媒材,共有泥塑、剪黏、交趾陶3種作法,除了用於製作神像,也會應用在屋頂、壁堵、杆欄、牌樓等細部構件,不過也有大小如整片牆面規模的泥塑作品,表現題材多採用傳說、歷史、戲曲、故事、吉祥圖樣、忠孝節義等,包羅人物、鳥獸、花草及器物。

4.水泥預鑄雕塑技法

水泥預鑄雕塑是預先確認修繕現場的尺寸、構件大小後,將水泥倒入雕塑模具中加壓製成,再送至寺廟進行組裝,製作品質穩定,是較新的製作技術,可用於斗栱、欄杆、花籃插角、殿龍鳳麒麟、網目、神龕、金爐、圓柱珠葉、梁堵、彎板、通垂、邊框等部分。

水泥預鑄雕塑有著比起木雕、石雕、泥塑更佳的耐用性,可抵抗風吹日曬、潮濕浸水的環境,加上水泥原料便宜,製作成本低,成為現今寺廟常用的修繕技法。

南式、北式廟宇建築修繕廠商推薦-恆實豪企業社

恆實豪企業社傳承了橫跨三代技藝的豐富經驗,具備專業繪圖、創新產品、模具開發專業,我們努力保留住台灣漸漸失傳的傳統廟宇建築技術,透過水泥預鑄技術,開發出斗拱、插角、神龕等構件產品,以及在現場安裝的施工服務,適合局部修繕的寺廟工程。